许锐:聚焦学科未来发展前沿 加快理论实践互为贯通

  这次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的调整,对于舞蹈学科而言,最重要的是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舞蹈”从“音乐与舞蹈学”中独立了出来,建构起了对应专业型学位的实践研究体系,一个是“舞蹈学”进入到了“艺术学”之中,建构起了对应学术型学位的学术研究体系。这两个变化对舞蹈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未来可见的深远影响。

  对于这次调整,有看法认为舞蹈学科的变化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缺乏主动引领,但我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的现象。我们应当看到,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中,舞蹈以及其他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共同取得的巨大进步,才是学科调整真正的推动力。换句话说,“被动”也要有被动的基础,我们应该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现实的清晰认识,持有充分的自信去看到未来舞蹈学科的发展趋势。舞蹈学科从最初位于文学之下,到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与音乐并列为一级学科,再到今天在新一轮学科调整中具有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的充分可能性,这一次次的调整反映的正是艺术在中国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其中舞蹈艺术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其发展之迅速,进步之巨大,在整个社会发展层面都是非常显著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即学科目录的设置和调整脱离不开这个学科本身所处的现实发展。

  第二,我认为这次的学科调整会解决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或者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就是我们长期纠结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隔阂问题。尤其是这一问题在舞蹈领域可能表现的比较突出。我们会经常看到其他领域学术研究的专家,在参加舞蹈领域的研讨交流时,往往非常谦虚地表达自己是舞蹈的门外汉,不太懂舞蹈。有意思的是,反过来很多从事舞蹈艺术实践的专家,常常会谦虚地表达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经验和积累不多。这一反差现象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来自于我们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分离与隔阂,容易使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难以介入到更贴近舞蹈本体研究的视域,反过来又使我们难以在学术研究领域发挥自己的艺术本体研究优势。

  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的一个学理性的误区,即忽略了像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艺术,它构筑起来的符号表达系统是不同于文字的另外一种模式,与我们所习惯的学术研究体系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因为学术研究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成果基本都是建立在文字符号表达系统之上。而音乐和舞蹈从自身的实践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它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表达完全是诉诸于抽象的听觉符号和身体视觉符号。因此,当这两种本质上就有差异的符号系统处于分离的状态而不能走向融通时,势必会对舞蹈学科在学术与实践研究体系上的建设合力造成相当影响。其实舞蹈学领域的研究,它有两个路径,一个路径是从其他的人文学科角度进入,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在他们的学科视野里,舞蹈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另外一个路径则是从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中生发出来的,在实践中需要以理论进行总结、梳理,将我们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加以记录和分析。虽然最终依然是以论文等形式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其真正的研究核心是从实践而来的。以上两个路径我认为它们是殊途同归,完全可以相向而行的。尤其是这次舞蹈如果成为一级学科独立出来,强化其实践特色,同时舞蹈学进入艺术学一级学科领域,强化其学术支撑,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互为补充。在这样的宏观架构下,学术和实践体系都得到了各自很大的发展空间。且这两个发展空间不能分离,只有达到相向而行、互为融通才能取得真正长远的发展。所以,我认为目前的调整方案中所呈现的学科架构提供了这种可能,它所带来的是话语权和评价体系的改变。原来的理论与实践为什么难以厘清二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话语权和评价体系错位带来的。如果把这个理顺了,使两者既符合各自规律,又能够真正相向而行、互相融通,就能够一起形成合力去建构舞蹈学科。我觉得这样一个学科架构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第三,我认为调整后的学科架构,为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种丰富的可能性。我们现在进入到了一个影像传播和视觉传播发展的新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迅速同步改变着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传播方式。以前我们的传播方式更多依赖于文字,现在由于科技支撑了影像的快速传播,短视频已经是我们可以直接用影像去交流、理解和表达。这就给舞蹈这种视觉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想这样一个新时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对于我们的学科发展来说带来了极大的前瞻性的拓展空间。所以相较于其他学科,我们要有一个走向未来的充足自信。这个自信不仅是对于我们过去已有的发展成果的自信,更是对未来引领前沿发展趋势的自信。

  最后,我想借用我的导师资华筠先生2002年发表的文章《面向21世纪舞蹈学科建设的思考》中的一段具有前瞻性的话做一个结语。她认为对于我们面向未来的舞蹈学科建设而言,有以下几个发展重点:第一,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既有成果的作用;第二,如何以更新的视角和方法在传统强项中注入活力;第三,如何根据实践需要开发新课题;第四,如何针对舞蹈实践提炼出具有本质意义的理论问题,并作出科学解释。我想,这个判断放到今天的舞蹈学科架构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我们应当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共同建设好未来的舞蹈学科。

  来源:作者本人



相关文章